11月25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也称“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1960年11月25日,三位多米尼加女人——米拉贝尔三姐妹在多米尼加惨遭杀害。为纪念这一事件,1981年7月召开的第一届拉丁美洲女权主义大会宣布把11月25日确定为反暴力日,并决定每年11月25日到12月十日举行有关宣传活动。家庭暴力日益遭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看重。有关调查显示,世界范围内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妇女在其一生中遭受过暴力、性虐待和虐待,而大部分施暴者是她们的家庭成员。针对妇女暴力行为的根源在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男女权利不平等,与公共和个人对妇女的歧视。这种行为是对妇女性权和基本自由的侵犯,它不只会导致婚姻解体、家庭破裂,还紧急摧残妇女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国际社会为消除家庭暴力做出了不懈奋斗,很多国家拟定了有关法律法规对家庭暴力推行惩戒。然而,针对女人暴力的害处性和紧急性在不少国家和区域仍没遭到足够的看重,这种行为依旧存在,尤其是在贫穷、战乱区域。今年6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妇女、和平和安全的第1820号决议,需要世界冲突区域交战各方立即停止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并采取愈加有力的手段保护女人免受此类攻击。1993年11月25日,联合国发表了《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宣言》,将“对妇女的暴力行为”概念为:在公共场合或私生活活中,对妇女导致或可能导致身心或性行为上伤害和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1999年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核准了由多米尼加共和国提交的草案,正式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1月25日定为“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1970年代以来,家庭暴力问题遭到国际社会的常见关注。不少国家已经或正在采取立法方法,期望根治这一跨越国界、意识形态、阶级和族群的全球问题。
据俄罗斯《劳动报》报道,每隔两秒种,就有一个俄罗斯男性动手打老婆或女朋友;75%的男性至少打过一次,大多数还不只一次;这样的情况在其他独联体国家也常见存在。但伴随全世界反家庭暴力运动的兴起,这一问题也开始受独联体各国的看重。,一场由联合国组织的中亚国家家庭暴力问题会议在哈萨克斯坦召开。独联体中的吉尔吉斯和乌克兰已率先通过立法打击家庭暴力,哈萨克政府也已经成立了针对家庭暴力的警方调查部门。
1989年,一名加拿大男子以进步机会都被女人夺走为借口,在蒙特利尔一所大学内枪杀14名年轻女学生而后自杀。这一事件在加拿大引起巨大震动。为唤醒社会大众,防止类似悲剧重演,1991年一群加国男士倡议发起“白丝带”活动。活动旨在消除针对女人的种种暴力行为,组织者身披白丝带,表示决不对妇女施暴,面对针对妇女的暴力也决不维持沉默。目前,加拿大每年几乎有50万人佩带白丝带。“白丝带”活动已经扩散到全球。在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及欧洲很多国家,每年都有不少男士在妇女节期间,与在11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到12月6日加拿大“对妇女的暴力国家纪念行动日”的10多天里,佩带上白丝带。从开始,中国也举办类似活动。其实,加国刑法规定对家庭暴力和相应的刑事制裁手段早有明确规定。在加拿大,家庭暴力案件目前由检察院直接起诉。老公打老婆,检察院需要公诉,无需征求挨打者赞同,不让妇女来承担起诉责任,不会给她们带来重压,改变了“打老婆是家务事”的传统。其程序就像普通刑事案件一样,如匪徒抢银行,检方不会去问银行是不是赞同起诉。如此,施暴的老公便不再有更多理由怨恨老婆。